安貧小姊妹會
-
- -- 聖余剛貞修女 創會 --
- 會祖-余剛貞修女,創立了安貧小姊妹會,獻身為無依無靠、貧困的老人服務,安置他們在充滿家庭氣氛的院所中居住,目前已發展到世界五大洲的安老工作,是向世人的一種呼籲;要他們關懷人類大家庭內之年老長者,慷慨踴躍地伸出同情和友愛之手。




- -- 安貧小姊妹會 誕生 --
- 安貧小姊妹會的誕生非常簡單,過程卻充滿戲劇性 1839年於法國聖瑟味城(Saint-Servan),在一個寒冬的晚上,余剛貞對一位失明、癱瘓,又剛失去相依為命親人的孤獨老婦動了憐憫之心,於是她收留了她,背著這位老婦、邵亞納 (Anne Chauvin) 穿過小巷,來到自己的家,把床讓給了她。從此 余剛貞便委身於這項仁愛工作。不多久,第二位遷入,然後是第三位、第四位…,於是安貧小姊妹會照顧貧苦長者的獨特使命,便這樣誕生。
- 大革命之後數年,法國經歷了一段非常貧困的歲月。余剛貞的安老工作正好切合一些年老無依的長者需要。敲她的門要求照顧的人持續不斷,以致她的房子不敷應用。當時亦開始有女青年加入這獻身行列,為老人服務,於是,這個靠募捐來維持生活,去照顧長者的小團體就漸漸成長起來,但她們也一次次為了覓得合適的居所,必須不斷的由一處遷至另一處。
- 在全世界、修會的安老服務獲得普世的認同與肯定,至1879年,安貧小姊妹會創始人聖余剛貞修女於法國蘭都總院安逝時,修會共有2,400位小姊妹,並分別於世界10個國家,177座會院中服務,時至今日,安貧小姊妹會已成為國際性的傳教修會,服務在全球32個國家中。
-
- -- 安貧小姊妹會 徽章 --
- 修會徽章意涵:安貧小姊妹會的使命是支持、協助與陪伴長者走完人生的旅程,以進入永生。長者在前,修女在後,兩者同步走向會祖聖余剛貞所留下 — 跟隨基督的產業。安老院的輪廓見基於一個圈內,表示修會的使命普及全世。這圓圈也是一扇門,歡迎大家從此進入愛的世界。
- “我就是門,誰若經過我進來,必定得救。”--若望10:9
- 在安老院的牆壁上刻JJ —會祖 Jeanne Jugan 迎接長者。那不間斷的線條,表示團結與合一的工作持續進行;與長者團結,與基督結合,以成全自己。藍色象徵一條走向永恆與忠誠的道路。白色是生命的完美與絕對性,也是返璞歸真的記號。
-
- -- 余剛貞協會 成立 --
- 在1998年9月修會成立「余剛貞協會」,好讓一些有志分享小姊妹的理念、精神與使徒工作的信友參與教會委託給安貧小姊妹修會的傳教使命,就是款貧困長者。每位成員可視他/她的能力、興趣、家庭及職業上的責任,並按照他/她所蒙受的召叫,作出某種程度的參與和合作的方式。
-
-
- -- 安貧小姊妹會 分佈 --
- North America
- United States
- South America
- Argentina
- Chile
- Colombia
- Peru
- Europe
- Belgium
- England
- France
- Ireland
- Italy
- Malta
- Portugal
- Scotland
- Spain
- Oceania
- Australia
- New Caledonia
- New Zealand
- Western Samoa
- Africa
- Algeria
- Benin
- Kenya
- Nigeria
- Republic of the Congo
- Asia
- Hong Kong
- India
- Malaysia
- Philippines
- South Korea
- Sri Lanka
- Taiwan
- Turkey